一汽大众一汽-大众销售体系调整2026将迎战产品大年!
调整后,客户体验部门权限及人员规模扩大,市场与用户运营部分职能并入客户体验部门,产品团队也将进一步扩充。
3.为此,一汽-大众将从2026年起推出11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新车型,覆盖多条技术路线款燃油车型,仅有一款燃油车。
对销售公司进行了调整,调整涉及多个部门,包括市场、服务、用户运营在内的多个组织架构。这次调整的主要目的是转变职能,把原本分散的职能整合在一起,形成合力。据了解,客户体验部门的权限及人员规模会扩大,同时市场与用户运营的部分职能会并入客户体验部门。此外,产品团队也会进一步扩充。这和前不久的
私有化极氪,进行业务整合的操作有异曲同工的意思。桂生悦称,“吉利汽车只有改变过去品牌小而散、散而乱的形象,进行深度整合,把公司的资源凝聚成一个拳头,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。”一汽-大众调整销售公司的业务板块,虽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,但是底层逻辑却是一样的——都是从过去单兵作战的模式,转变为协调作战。一汽-大众这样的调整并非心血来潮,而是在新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,用“化指为拳”的方式,更有利也更高效的模式迎战新能源淘汰赛。
3月份,中国一汽和大众汽车集团在德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确认一汽-大众将从2026年起推出11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新车型。那时起,一汽-大众高层开始向销售公司释放变革信号,鼓励各种创新想法,同时在人事和组织层面进行调整,以匹配新业务的需求。
一汽-大众将从2026年起推出11款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新车型,覆盖多条技术路线款燃油车型。11款新车规划中,只有一款燃油车。这看起来十分“激进”。但,这也凸显出一汽-大众新能源转型的坚定决心。
据了解,大众品牌新能源车型将引入全新CMP等电动平台,搭载全新电子电气架构CEA,这将加速一汽-大众智能电动转型升级。“CMP整车平台”加上“CEA电子电气架构”构成了一汽-大众未来新车型的重要技术底座。CMP平台定位为紧凑级车型平台,由大众汽车(中国)科技有限公司(VCTC)研发,CEA电子电气架构由大众与中国新造车企业
联合开发。据了解,CMP平台的开发周期将比传统流程缩短30%,并实现40%的成本优化。同时,一汽-大众还深度参与本土化车型的定义和研发。比如,在混动动力总成的合作开发过程中,一汽-大众还将发挥主导作用。
2025年底,陈彬以一汽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、副总经理身份出任一汽-大众党委书记、总经理。这也预示着2025年将成为一汽-大众的“变革之年”。
在2025一汽-大众媒体恳谈会上,一汽-大众副总经理(商务)及销售公司总经理、党委书记吴迎凯这样说,“我们要在很多维度上去实现突破,商品上要进行突破,营销与效率上均要寻求突破,只有一汽-大众全面多维地实现突破,才有机会赢得市场的竞争。“针对在市场营销、提高效率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变革,直面问题作深度剖析。
再到这一次销售公司的业务架构调整,一汽-大众正在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模式、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,进行自我突破。
时间来到2025年,安全是消费者和市场更关注的问题,新技术的迭代正在变缓。而且在盈利压力增大的情况下,车企的发展正在重新回归成本控制、供应链管理、安全把控等要素。
准确地说,一汽-大众抗风险能力更强,2024年该公司终端销量166万辆,这样的规模放在哪里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。更何况一汽-大众态度务实、积极求变,我们有理由看好它的未来。
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!